本届人大任期以来,许昌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积极作为、尽力而为、事在人为”的工作理念,经过连续四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本届人大工作的一些特点和亮点,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监督工作突出刚柔相济。针对过去人大监督“柔性有余刚性不足”的实际,2012年许昌市人大常委会尝试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题询问。询问前,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3个执法检查组,分赴8个县(市、区)进行了为期13天的拉网式检查。询问中,政府主管副市长和10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全部正装出席,不准拿稿子,一律起立现场作答。通过新闻宣传,专题询问一时间成为许多市民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询问后,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专题询问会议要求,抽检各类蔬菜样品3148个,排查饲养户2560户次,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106家次。市人大常委会对照询问中提出的问题,对照政府“官员”的承诺,一一跟踪问效。通过询问前的执法检查、询问时的现场作答、询问后的紧盯落实,收到了过去的老办法、老思路不能产生的奇效。这次专题询问问出了深度与实情,问出了责任和承诺,也问出了人大的权威和形象。通过这次专题询问,我们也从中有了一些感受和体会:专题询问之所以收到超过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这种监督方式在继承中有了创新,在柔性中有了刚性,使每一位在场的政府官员都感觉到人大不仅仅是在进行一次简单的程序性的为问而问,而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在为责而问、为民而问、为为而问,通过专题询问,不仅要有触动、有感动,还要有震动、有行动。
二、依法行权突出精准用力。许昌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我们许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2013年,许昌市委抢抓国家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的机遇,谋划实施了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建设全市域的水系连通工程,建设5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的这一中心工作,先后作出了《关于治理清潩河五年水变清的决议》、《关于水利工作落实“四个坚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决议》和《关于推进许昌市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决定》。2013年10月,在审议通过《关于推进许昌市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决定》前,提前两个月,即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各项目现场进行多场次的“集中看、集中听、集中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常委会将代表们关注的问题归纳为6大方面。针对以上问题,常委会及时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取市水利局有关负责同志和上海同济大学、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专家教授对有关情况的介绍和说明,并与专家进行问答互动。互动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问题26条,有的得到了专家的现场答复,有的被专家带回,提请设计团队,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修改。2013年10月31日,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许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我市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决定》,以决定的形式将市委的决策转化为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之后,围绕市委的这项中心工作,市人大连续发力。2014年,听取和审议了过去一年总体工作推进情况。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项目进行了集中视察。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又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全面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助力每个在建项目顺利推进,确保如期完工。目前,三个重大水利项目的重点组成部分——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已基本竣工。可以说,先前的远景、愿景,正一步步变成后来的场景、实景,进而变成现在美景、风景,一个“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新许昌正一步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代表活动突出凝聚智慧。2013年以来,我们以组建代表小组为抓手,创新代表活动形式,丰富代表活动内容,代表工作呈现出了新的气象,整体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做法是:一是搭建平台。市人大常委会对五级人大代表进行了科学编组,其中,市直136名代表按照“行业相近,便于活动”的原则,共划编为8个小组,每组代表15—19名,每组都有3—4名市级领导。二是精选议题。关于活动选题,常委会提出了“五个围绕”的要求,即围绕市委的重大决策,围绕推动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点,围绕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落实选题。三是深入调研。为了克服活动中的形式主义,避免为活动而活动,我们提出了两个必须的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带着问题开展活动;每个小组必须通过活动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为了找准问题,每个小组在活动前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努力把事前的功课做足做好。第四代表小组在调研中发现,许昌市区天宝路东西长达10公里,却没有规划一个公共卫生间。许昌市市区环卫工人每天凌晨4点就离开家,一直忙到7点才能歇一会儿,在路边,他们啃的是干馍、喝的是凉水,健康得不到保障。第一代表小组发现我市市区农贸市场存在着数量少、档次低、环境脏、监管乱、秩序差等问题。第七代表小组把代表意见归结市区部分路段红绿灯设置不合理,行车难、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等方面。四是注重实效。针对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2015年,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把加快推进市区农贸市场体系建设列为大会唯一一件议案。议案通过后,市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全市“十件实事”之首,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多次调研指导,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市场就由过去的“少、脏、乱、差”,变为如今的“高、多、亮、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新增的1个一级市场、7个二级农贸市场和20家生鲜便利店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一个更加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的农贸市场建设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许昌学院老校区原本已经出让给许昌市中心医院用于扩大规模,但是第五代表小组在活动中发现这一方案不够科学,因为,许昌一高也急需拓展发展空间,现成的教室用于办学更为合理,于是建议市政府调整规划方案,可另在东城区为市中心医院划设新院区,这样既可解决学生入学难问题,又可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建议提出后,市政府认真研究,深入论证,采纳了这项重要建议,列入到了2016年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其他小组关注的问题也有了明显的整改成效:许昌市规划局在天宝路规划了5个公共卫生间,并于2014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许昌晨报》首次推出了许昌市区公厕地图,方便市民如厕。许昌市城管局自2014年8月1日起,免费为市区851名环卫工人提供早餐。为保证环卫工人不仅吃饱更要吃好,市城管局还按照“合理搭配、分量充足、营养均衡”的标准,精心制定了每日食谱;许昌市公安局在市区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978个,使市区机动车停车位总数达到1万个。省人大常委会选工委主任杨云在参加了许昌市的代表小组活动后说:“许昌的代表小组活动形式好、选题好、效果好,许昌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也有向全国人大推荐的价值。”对于代表小组活动,我们的体会是:一是科学编组是基础。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全市六个县(市、区)、七个代表团对五级人大代表进行科学编组,实现了代表小组对全市人大代表的全覆盖,既能使每名代表都能在闭会期间继续履行职责,又能把个体的智慧进行有效凝聚,有利于代表整体作用的发挥。特别是针对市直下派代表回选区参加活动来往不便及与选区代表关注问题存在差异的实际,编设市直代表小组,有效解决了下派代表参加活动可能遇到实际的问题。二是选好议题是前提。活动的议题直接决定着活动的质量,议题只有选得准,才能吸引代表积极参加,代表也才能在活动中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三是领导带头是关键。各小组在安排小组的具体活动时间时,都尽量错开领导活动的“峰值”,争取主要领导参加。市委书记王树山带头参加第一小组的活动,市委、市政府的每位担任人大代表职务的市级领导都挤出时间,以普通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参加所在代表小组的活动,市级领导的以上率下,对代表小组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极大的示范、表率和带动作用,在连续两年的小组活动中,市直代表的参与率达到92%。四是制度建设是保障。2013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下发了《关于建立市人大代表小组的意见》,同时制定了代表小组召集人岗位职责,建立了人大代表小组活动情况登记和人大代表年度履职情况登记制度,代表小组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为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五是取得实效是根本。代表小组活动是否成功,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活动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代表小组从最初组建,到细分小组、确定组长、选择议题、开展活动、形成视察报告,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实效来设计、来展开,只有这样,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代表小组的活动才能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自身建设突出固本强基。一是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紧紧围绕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职权,根据监督法和有关法律的要求,与时俱进,对市人大常委会的原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补充与完善。修订后的常委会工作制度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涵盖全面。这次修订后的常委会工作制度,既有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又有市人大常委会的规则、规定和办法;既有常委会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又有各委室科的工作职责。第二是紧贴实际。把“三为”要求切实体现在制度中,例如围绕如何提高常委会的审议质量、如何加强跟踪督查问效等内容,制订了一些新的制度,并对一些过时和无法适应当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制度进行了废止,从而使制度建设更好地联系了工作实际。第三是与时俱进。对监督法赋予的一些监督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对人大监督的领域和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如依法对垂直部门开展工作监督、依法依规进行专题询问等,使常委会监督的形式和内容更趋丰富和完善。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我们坚持既要认真开好头,也要坚持走得稳,更要长期坚持住,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人、教育人、管理人,从而推动人大常委会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开办人大讲坛。2012年以来,为建设学习型机关,常委会推出了许昌《人大讲坛》,讲坛每月举行一次,主讲人主要是许昌市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同时也适当邀请本市各条战线的领军人物和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题目涉及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现代管理、人大业务、法律法规、廉政建设、公民道德、健康常识等诸多内容。三是注重人大文化建设。为加强机关文化建设,2014年,我市人大成立了许昌市人大书画院,2014、2015年,市人大书画院先后举办了庆祝建国65周年暨市人大书画院成立书法绘画摄影展和“兴水之梦”书法摄影展。“每日一语”,是我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文化建设的又一品牌,目前,已坚持4年有余。“每日一语”可以是格言警句,也可以是哲思妙语,可以是学习心得,也可以是生活感悟,可以大气磅礴,也可以婉约精巧。功能定位是:宣传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同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熏陶人,教育人。“每日一语”开办四年来,不仅成了人大机关一个教育的平台,而且成了人大机关一块宣传的阵地,吸引着每一位来市人大机关的同志驻足观看、诵读,“每日一语”似一丝湿润的春雨、一缕淡淡的花香,滋润着人们向上、向善、向高、向前。
(许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石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