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集锦
浅议人大工作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字体:
来源: 大河网 发布时间:2016-08-19 00:0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对于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宏伟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梦实现的历史进程中,自始至终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人大工作只有充分彰显与时俱进的品格,在继承中开创、在坚持中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光荣的历史责任。在人大工作中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现实需要,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求。

  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国家能够经得起各种风险,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从根本上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力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的载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协调发展,努力使“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并成为人民行动的准则,有效打击和惩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好公民权利和社会秩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工作,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有效组织形式。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可以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出的决议决定减少失误,更加民主和科学,使立法和监督工作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一府两院的工作沿着法制的轨道协调发展。为此,人大系统必须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不仅包括工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机制,人大和党委以及“一府两院”的联系机制,还包括立法、监督、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发挥的程序机制,议案建议办理机制等。在各种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增强工作实效。

  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现实需要

  党的领导,是中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根据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

  当前,坚持党的领导需要树立“四个意识”: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要树立政治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站在党和国家全局上想问题、看问题,把工作放到整体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摆布,就要树立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巩固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就要树立核心意识,坚决维护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好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人大工作是党的领导的重要载体,必须树立看齐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不打折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当前我国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全面不平衡、人与自然不相和谐、发展内外联动不够强、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的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对传统发展进行革新升级,又对现代发展内涵进行全面提升,增强了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念。由此可见,确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与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完全一致的,抑或是树立“四个意识”的应有之义。归根结底,在人大工作中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坚持党在新形势下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为此,每一位人大工作的同志,都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求

  与时俱进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品格。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大工作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从而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为此,必须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走向辉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伟目标的发展理念:

  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地引领新常态。

  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才能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尊重自然规律,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我国经济。

  只有坚持共享理念,才能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人大工作无论是进行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还是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无论是支持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还是加强县乡人大工作指导、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完善发展,都要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上下功夫。

  思维要唯物辩证,具有哲学意蕴:善于从战略上思考问题,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能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推动事物向纵深发展、向好的方面转化。善于创新思维,敢于打破迷信、超越陈规,因时制宜,敢为人先,知难而进,开拓创新。

  方法要对症管用,做到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正确处理根本利益和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始终把人民利益当做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了解情况,善于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做好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立法要科学民主,逐步走向精细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可以说辐射到众多立法层面,曾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如果与这五个方面不相适应,就需要修订或废止;与时俱进的需要创制新的法律法规,更需要融入“五大发展理念”。无论是要修订的还是新创制的法律法规,都必须走向精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这不仅要求人大来主导立法,更需要畅通立法渠道,利用调研、讨论、网络等多种方式,争取立法部门、执法部门、专家学者和普通公民积极参与,使立法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

  监督要有的放矢,努力实现精准化。要努力改变监督的柔性倾向,避免走过场、只刮风不下雨。针对党、国家的工作大局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准问题和方向,依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监督,重点抓整改,不见成效不罢休。通过精准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和社会公平与正义,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戚建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