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人大常委会、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各有关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会员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论述,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决定联合设立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专项课题分为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重大项目拟立项10项,每项资助10万元;一般项目拟立项20项,每项资助1万元。经费由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负责。
二、项目选题
重大项目选题参考(见附件1)。可围绕具体条目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也可对选题的文字表述做出适当修改。每个重大课题可根据实际设置2--3个子课题。
一般项目选题参考(见附件2),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等展开系统化的具有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作用的创新性研究。申请人要据此设计具体题目。研究课题名称应表述规范、准确、简洁。
三、申报时间
2024年12月16日 - 2025年2月20日
四、项目完成时限
重大项目完成时限为2027年3月20日前。一般项目完成时限为2026年3月20日前。
五、申报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品行端正、学风优良。
(二)全省人大系统、省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各级人大代表、及有关方面的实践工作者。
(三)项目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党政管理人员须具有科级(含)以上领导职务,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并负责组织项目实施。组建项目团队时须征得本人同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申报要求
(一)每位申请人(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二)项目负责人不能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与本次申报的其他项目。
(三)每位参加人同时参加的研究项目不能超过2个。
(四)鼓励人大系统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究。
七、申报材料
(一)项目申请人如实填写《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申报书》(见附件3,一式三份),申请人一栏须加盖所在单位或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不接受个人申报。
(二)请将纸质申报材料于2025年2月20日前报送至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秘书处,电子版材料同时发送至电子邮箱cjhky516@163.com,逾期不再受理。
八、结项要求
(一)结项材料
项目负责人须于规定的项目完成时限前提交结项申请并附成果材料(如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已发表论文或其他相关成果材料)。
(二)成果要求
1.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以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为主,重在深入调研分析当前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对策思路和政策建议。
2.研究报告不少于10000字,重复率20%以内(新华网学术中国查重平台、知网查重平台检测报告均可)。
3.以上所有成果均须注明“本文系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项目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未标注的成果不予认定。
九、其他事项
(一)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委托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负责项目立项具体事宜,适时共同对项目进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不定期听取部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以实地调研、组织座谈会、审阅中期成果报告等形式进行指导。
(二)课题通过评审立项后给予经费资助。资助经费根据研究进度分两次拨付。凡接受经费资助的研究项目,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对形成的研究成果享有宣传、使用、汇编、出版等权利。
(三)项目结项时,由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共同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评审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评审等级合格以上的,准予结项,并以省人大办公厅、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名义联合出具结项证书。择优形成成果汇编,报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并在河南省人大网、《人大建设》等杂志刊发。评审等级不合格的,视情况决定撤项或准予延期结项;对于被撤销的研究课题,资助经费要予以退回。
联系人:马玉晖 刘瑞平
电话:1593710383715249691949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平安大道210号河职创新港,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秘书处
邮编:450018
邮 箱:cjhky516@163.com
附件:
1.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重大项目选题参考
2.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参考研究方向
3.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申报书
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
2024年12月16日
附件1:
1.优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保障制度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2.五级人大代表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研究
3.人大代表助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的实践探索研究
4.人大监督助力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
5.人大监督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研究
6.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
7.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就业创业实践研究
8.专创融合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9.以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
10.产教融合背景下网络安全等急需人才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11.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数智化体系建构研究
12.中国本土化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13.赛事牵引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14.新高考背景下有效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15.大中小一体化生涯探索与生涯规划建设路径研究
附件2:
1.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论述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就业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强调“就业就是最大民生”“托底民生,就要抓就业‘牛鼻子’”。2024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好研究阐释工作;论述其丰富的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路径;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
2.聚焦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探讨就业优先战略的哲学意蕴、价值内涵、实践机制、执行的力度效度、对策建议;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业工作的发展历程;探讨其经验启示;针对提升青年就业服务效能,研究探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见习实习等衔接校内外、助力成长成才的支持系统等。
3.聚焦高质量发展带动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根本所在。围绕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深入探讨就业体制改革创新;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与效能;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作用;高质量充分就业扩容提质的新动能等。
4.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围绕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探讨创业带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倍增效应;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创业园建设;创业园成果转化;产教融合赋能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创业实践有效衔接转化等;
5.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围绕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深入探讨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新兴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和分析;产学研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促就业模式研究,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对提升学生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等。
6.聚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能、以赛促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围绕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两大重要赛事,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指导和推进方案,探讨数字化赋能大赛指导和赛事平台建设途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7.聚焦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围绕就业、创业类相关课程,探索不同类别高校课程建设方案和课程评价方案;围绕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探索大学生就业意识唤醒和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咨询室、团体辅导建设方案;探索数字化、信息化赋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和模式建设;探索大中小一体化职业生涯探索和职业生涯规划建设路径等。
8.聚焦重点行业、急需人才培养。为推动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围绕国家重点战略,聚焦网络安全、新能源、自动控制等方向急需人才,深入探讨产业学院赋能急需人才培养;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汇聚发展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
附件3:
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pdf
课题申报书
课 题 名 称
课题申请人
申请人单位 (盖章)
联 系 电 话
年 月 日
申请人承诺:
本人对《申报书》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组成员均已征得本人同意。若填报失实或违反有关规定,申请单位和申请人承担全部责任。如获准立项,本人承诺以本《申报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学术规范,恪守科研诚信,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河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对形成的研究成果享有宣传、使用、汇编、出版等权利。
申请人签字:
填 表 说 明
一、申请人填表前应仔细阅读课题申报通知,《申报书》须打印填表,一式3份(含一份原件),同时报送电子版文件(PDF格式)至cjhky516@163.com。
二、《申报书》须由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三、本表除特别规定外,均可以自行加行、加页。
四、申请材料填写内容应客观真实,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关键。
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主 题 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项目类别——按所选项填1个字符。例如,选 “重大项目”填“A”,选“一般项目”填“B”等。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郑州大学”不能填成“郑大”,“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不能填为“河南省委党校”等。
通讯地址——按所列3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咨询报告”填“A”,选“咨询报告”和“论文”填“A”和“C”。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申请数额可参考本年度申报通知。
六、通讯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平安大道210号河职创新港,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会秘书处,电话:15937103837,邮政编码:450018。
一、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 | |||||||||
主题词 | | |||||||||
项目类别 |
|
A.重大项目 B.一般项目 |
||||||||
申 请 人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
工作单位 |
|
学历 |
|
学 位 |
|
|||||
职 务 |
|
职称 |
|
研究专长 |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
手机号码 |
|
电子邮件 |
|
|||||||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工 作 单 位 |
学位/职称 |
职 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期成果 |
|
A.咨询报告
B.研究报告
C.论文 |
||||||||
申请经费 |
|
预计完成时间 |
|
|||||||
二、研究方案
包括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总体框架、主要目标、研究计划、研究重点,可能提出的针对性、可行性对策建议等,重大项目的子课题复制本表填写(以上说明请在填写时自行删除,可加页) |
三、研究基础
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前期相关研究基础(含曾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相关研究成果等)(以上说明请在填写时自行删除) |
四、预期成果
列明预期的主要成果、使用去向等。(以上说明请在填写时自行删除) |
五、经费预算
序号 | 经费开支科目 | 金额(元) | 序号 | 经费开支科目 | 金额(元) |
1 |
资料费 |
|
6 |
专家咨询费 |
|
2 |
数据采集费 |
|
7 |
劳务费 |
|
3 |
差旅费,会议费 |
|
8 |
间接费用 |
|
4 |
设备费 |
|
9 |
其他费用 |
|
5 |
印刷费 |
|
10 |
合计 |
|
六、评审意见
评审意见 | |